妈妈网孕育

备孕怀孕育儿好助手

妈妈网孕育

备孕怀孕育儿好助手

潜移默化中训练孩子的忍耐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对自己的需求往往是急不可耐的,从新生儿时期想喝奶想睡觉时的哭闹,到长大后在排队和等待时的心急,其实,这并不是说孩子性格上有什么不足,只是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天性使然。

简单来说,我们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脑和上下脑,四部分各司其职。左脑像个严谨的“老学究”,右脑则是个自由的“艺术家”、下层脑维持呼吸、吞咽等基本的生理运动,对自身需求和激烈情绪做本能反应;上层脑更高级,具有忍耐、思考、计划、同理心、自律等能力。

发育正常的成年人会有“左脑偏好“或”右脑偏好“之分,前者缜密后者随性;下层脑完全发育,但上层脑未必充分开发,所以人会有思想深浅、情商高低、执行力强弱、自律性好坏等的差别。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普遍是右脑偏好者,下层脑在孕期已经发育完善,但上层脑还是“处女地”。因此,小朋友表现出对需求的迫切渴望、情绪化等,只是人家脑子还没长好!

虽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急性子”,但是家长也不能任其发展。上世纪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Walter Mischel 进行的“棉花糖”实验就是忍耐力的很好印证。实验中,600多名4岁儿童分别被带到一个房间,研究员说“盘子里有一颗棉花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十五分钟后再吃,会再奖励你一颗。”实验员离开后,三分之二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棉花糖,也有的等了几分钟后放弃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忍到最后。

历时14年的追踪发现,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成绩更优异,学位更高,在注意力、逻辑力和抗压力的表现更好,更少地出现例如犯罪、肥胖和吸毒等不良问题。

后续罗彻斯特大学Celeste Kidd教授又改进了这个实验,设置了A和B两组,事先承诺孩子等待后会得到新的蜡笔和贴纸,最终A组如愿,但B组因为实验员“忘了”而落空,几个回合下来再重复“棉花糖实验”,发现A组的孩子坚持到最后的比例比B组高出四倍。由此可见,忍耐力是可以培养的,父母信守承诺,辅助适当的引导,是可以帮助孩子打通上下脑和左右脑之间的桥梁,培养忍耐力,接受延迟享乐。
通过这些实验的启发,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个训练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第一阶段先养成孩子每天定时享乐的习惯,比如每天饭后都给他吃一块饼干,或者傍晚玩2分钟ipad,大概3周左右,孩子会对这件事习以为常。第二阶段就是延迟享乐。告诉孩子,如果你今天不吃/不玩,等明天就可以吃2块/玩4分钟。一开始延迟的时间可以短一点,让孩子觉得伸伸手就能够到,但是家长一定要守信用。经历一次两次的甜头后,他就会更愿意接受更长时间的推迟,比如三天、一周。

Vincent经过这个训练后,已经可以和我一起等50分钟公交车不耍赖不抱怨了(都怪我不知道是整点发车),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试试,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帮助孩子培养忍耐力的好方法。

终于坐上公交到游乐场的小朋友:

内容来源于妈妈网用户@ABC妈妈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下线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爸妈必备小工具

吃什么能让胎宝宝皮肤白嫩?秘诀就在这里!

孩子3岁前长身高的5个黄金阶段,你错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