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孕育

备孕怀孕育儿好助手

妈妈网孕育

备孕怀孕育儿好助手

骨密度检测“缺钙”?这5种检查别再做,浪费钱还没用

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就总有操不完的心。 孩子的健康、教育、事业、婚姻......没有一件是做父母不上心的。

尤其是新手爸妈,宝宝身体一出现什么状况,便会“草木皆兵”: 宝宝长得慢,是不是缺钙?听我闺蜜说可以做微量元素检测?

上周带宝宝去婴童用品店,店员看到我家娃娃枕秃,就建议我去做个骨密度检测啥的,靠不靠谱?

总之,就是做好了随时带娃上医院进行“高科技”身体检查的准备。

例如看到了下面这位宝妈的提问: 微量元素检查?骨密度检查?母乳检测?这些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检查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又是在哪种情况下有用?

今天医生就来给大家来细细地扒一扒!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这位大兄弟曾经几乎成为宝宝常规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检查项目。

妈妈带宝宝到一些医疗机构就诊时总是会问:“医生,看看我家的宝宝缺什么营养吗?”、“我家宝宝是不是缺钙或者缺锌?”、“我家宝宝的头发黄是缺锌了吗?”。

这时,有些医生会建议家长给宝宝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 临床上被用于微量元素检查的方法,有些是通过宝宝的头发来检查的,有些是通过检测宝宝的末梢血,或者是静脉血来检查。

还有一些以兜售保健品为主的商家还会宣称使用一个简单的仪器让宝宝触摸一下,就可以检测出来宝宝是否缺乏了微量营养素。

事实上,通过检测头发来测定宝宝的微量元素,只反映宝宝以往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并不能反映目前的营养素水平。

末梢血可以反映现在的营养素摄入情况,但如果操作手法不当,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明显下降。 那么,静脉血的检查结果是否更可靠呢?

其实不然。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不仅仅存在于血液中,很多营养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 血液微量元素检查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营养素水平。

而且,微量元素检测已被国家叫停多年! 宝宝体内某种营养素缺乏,就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

而且,有营养素缺乏现象的宝宝,一般都存在不恰当的喂养史。

● 宝宝体内缺铁,血红蛋白浓度就会下降,引起缺铁性贫血;

● 宝宝体内缺钙,可能会出现夜惊、多汗、食欲不振等明显的临床表现,甚至包括骨骼发育异常;

● 如果宝宝缺锌,宝宝的食欲会明显下降,生长发育的速度会减慢,宝宝的抗病能力也会很差。 所以,不要盲目地依靠微量元素检测来判断宝宝是否缺营养素,尤其是半岁月以下的宝。

如果宝宝具有一些临床症状,考虑某种营养素缺乏时,应当结合宝宝的喂养情况进行分析。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继微量元素检测后,又一个被广泛用于检测宝宝营养素是否缺乏的项目,主要用来评估宝宝是否缺钙。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宝宝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做这项检查。 骨密度检测主要是用于判定人体骨质疏松的一项检查指标。

这项检查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检查的准确性更高、临床意义更大。

婴幼儿的骨骼仍然在发育过程中,骨骼本身钙化不全,骨密度检查的测定值很多都偏低,但属于生理现象,骨密度检测没有大的实际意义。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合理喂养宝宝,多给宝宝吃些钙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坚持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IU。

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多让宝宝晒太阳,有助于骨钙的沉积和骨骼的发育。

不过有一种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了骨骼发育畸形或者是容易骨折的现象,可以考虑给宝宝做骨密度测定。

肠道菌群检测

随着肠道益生菌制剂的广泛应用,调节肠道正常菌群已经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

宝宝不吃饭了要补益生菌、宝宝便秘要补益生菌,宝宝腹泻还是要补益生菌。 随之而来的就是肠道菌群的检测。

但是,理想和现实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肠道菌群检测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处于非临床阶段。

目前正在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方法并没有被批准应用于临床,还不能用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简单地说,肠道菌群检测是赤裸裸的智商税!

母乳检测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这个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伴随而来了一种新的现象: “做做母乳营养检测吧,看看你的乳汁是不是缺营养”、“宝宝长得太慢了,可能是母乳没有营养了,最好是做做母乳检测”。

实际上,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母乳的营养成分来自于母体营养的摄入,与母体的饮食结构和内分泌息息相关。

母亲的休息、情绪变化、产后的时间等发生变化,乳母的内分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乳汁的营养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做母乳的营养素检测完全没有意义。 同样,也是一种未被国家计生委认可的检查项目。

说白了,就是一种商业炒作。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现在另一种被广泛推崇的一种高科技检查内容。 从还处于胎儿期的宝宝到出生后的孩子,到成年人、老年人,都有可能被提及了基因检查。

实际上,只有遗传性疾病才需要做基因检查,做基因检查才具有诊断意义。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怀孕期间的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异常时做的基因检查。

非遗传性疾病,所谓的基因检查并不能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也不能作为预测这种疾病发病的科学依据。

比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虽然这些疾病的发病与遗传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真正影响这些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并不是遗传,而是与多种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做基因检测,并不能准确判定是否会患有这种疾病。 反而会因为一些不确切的基因检测结果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诱发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生。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下线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爸妈必备小工具

吃什么能让胎宝宝皮肤白嫩?秘诀就在这里!

孩子3岁前长身高的5个黄金阶段,你错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