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孕育

备孕怀孕育儿好助手

妈妈网孕育

备孕怀孕育儿好助手

就餐使用公筷,预防这5种疾病

No.321|育儿 妈妈网孕育
2020-03-11

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局长先来一波灵魂拷问三连击:

“今天有认真洗手吗?”

“今天有好好戴口罩吗?”

“那……日常有使用公筷的习惯吗?”

局长特意问了身边不少小伙伴,发现大家竟然都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

原因一是嫌麻烦,二是觉得能一块儿吃饭的都是认识的家人或朋友,没必要这么复杂。

可是啊,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聚餐刚好就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高危活动。不使用公筷相当于随机接触不定时炸弹,危险指数不亚于没戴口罩!

局长随手一翻,全国因为家庭聚餐的病例已经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虽然新闻并没直接表明感染的家庭有否使用公筷,但如果在一张饭桌上,跟未知感染患者同吃一盘菜,沾有各人唾液的筷子在饭菜里交错,“口口相传”地散播病毒,这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所以近日,广州和上海就分别出台了“公筷倡议”,不少餐饮企业第一时间参与号召,承诺做到按人数、菜品配备相应的公筷公勺,或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导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汤一勺”的习惯。

但其实,提倡使用公筷的建议并不是疫情出现才有的。长期以来,在倡导文明餐桌礼仪当中,一直就有“建议分餐”、“使用公筷”的号召。

那为什么还是难以全民推行使用公筷?这很大程度是跟我们的家庭观念、人情世故、碍于情面有关,认为使用公筷就是生疏、嫌弃、排斥的表现。

比如局长就在这条倡议公筷的新闻下看到这条评论: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餐桌礼仪中存在很多不成文现象,比如劝酒,多是为了面子而莽顾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

拒绝使用公筷也一样,为了营造一种热情好客、其乐融融的气氛,但殊不知却最容易让病从口入。

筷子作为用餐工具,本身并不会传播疾病,但却可能作为载体,传播能经消化道感染的病菌。

为了了解使用公筷的重要性,我们要先来了解不使用公筷对健康的危害。 

●  新冠肺炎

目前明确新冠肺炎能通过飞沫传播,还有病人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口水也是可以检测到病毒的。

虽然近距离聚餐感染主要是因为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但是也无法排除病毒能通过口水进入消化道的可能性。

由于新冠肺炎传播途径较难切断,眼下防控不能松懈,使用公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切断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令这一传播途径的风险降到最低。

●  幽门螺旋杆菌

我国有7.68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人群,之所以群体如此巨大,与不分餐、不用公筷有非常显著的关联。

幽门螺杆菌可存在于胃部,也可以存在于口腔唾液、龋齿、牙菌斑等。

当一个感染者用筷子夹送食物入口,如果筷子沾染到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再去餐盘夹菜,就可能污染食物,进而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给同桌的人。

另外,有宝宝的家庭常因为不正确的喂食意识,例如直接用嘴巴吹凉或嚼碎食物后喂孩子,会导致孩子传染幽门螺旋杆菌持续到成年。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A16)、艾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侵入人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

它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内出疱疹、以及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可伴有腹痛、腹泻、头痛不适等症状。

6岁以下的幼龄儿童免疫力比大人弱,更容易受到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透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比如唾液、穿破的水疱、粪便或触摸受污染的物件进行传播。

如果与手足口病患者共同进餐而不实行分餐、使用公筷的方式,则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不过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易自愈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

这两种肝炎,都有疫苗可预防。

●  EB病毒

EB病毒在国外被称为“亲吻病”,因为传播源患者可以通过亲密的动作进行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唾液传播,一般常见病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的幼儿。

感染病毒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相似,还会伴随高热、咽峡炎或出现扁桃体白膜、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在免疫力低下时可以导致反复感染。

亲吻孩子、嘴巴吹凉食物、嚼碎后喂食,都是EB病毒感染孩子的主要手段。

其实,我国的餐饮文化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合餐制,远在原始的打猎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实行分餐制度。

因为那时物资紧缺,有上顿没下顿的,所以需要对食物进行按需、按量的方式分配,达到不浪费食物的效果。

这种方法放到今天仍然适用。餐桌文明礼仪提倡的“光盘行动”、“打包不浪费”的前提,就是先要分餐或使用公筷,保证食物没被污染的情况下能够继续食用。

 

举个栗子,国外长期实行分餐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数比我国要低很多,患胃癌的几率也相对低。

侧面也证实了,口水能传播的不是情谊,而是各种各样未知的细菌病毒。

在这次疫情,大家提升了自身的卫生要求。那既然如此,长久以来推行的公筷也应该趁这个时机落实到各家各户的餐桌上了。

“一双筷子伸百家,热情待客不能差”的观念虽然根深蒂固,但经过这次疫情大家就能明白到,适当自觉的距离感是对现代文明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的餐桌礼仪应该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一双微不足道的筷子能阻断病毒传播,但决不会因为一双筷子就能阻断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

 

在选择公筷时,应该选择长一点的筷子尺寸,让坐得比较远的亲友都能容易夹到菜品,并且尽量选择与个人筷子颜色不相同的款式,以免混用。

另外,无论是选择公筷或个人筷子,尽量不要选择木筷、竹筷。

因为木筷、竹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裂缝藏污纳垢、发霉,久而久之可能产生黄曲霉素,增加患有肝癌风险。

相对来说,更建议使用不锈钢材质的筷子。而且要注意定期更换筷子,最理想为三个月一换,最长不超过一年。

局长建议家庭每天都进行一次碗筷消毒,可以参考以下的消毒方式:

●  消毒柜消毒

包括高温消毒、紫/红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按照设备要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  煮沸消毒

把洗净后的餐具放入沸水中,没过餐具,煮沸5分钟以上。

若消毒奶瓶、奶嘴等用品,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  蒸汽消毒

将餐具放入蒸笼中加火蒸,当水沸腾后,再继续蒸20~30分钟,再将餐具自然冷却。

好啦,今天局长的分享就到这里。养成健康卫生的就餐习惯,无论是否疫情期间,都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哦!

爸妈必备小工具

吃什么能让胎宝宝皮肤白嫩?秘诀就在这里!

孩子3岁前长身高的5个黄金阶段,你错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