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江苏有一家人外出旅游,饭后在酒店房间内,家中的宝贝皓皓尝试了人生中第一次独立行走。
图源:暖视频
正当家人都为宝宝的成长而欢呼雀跃时,蹒跚学步的皓皓突然向后仰摔了一跤,悲剧也随之发生……
图源:暖视频
受到惊吓的皓皓大哭起来,但由于刚吃完饭没多久,这一哭闹导致食物反呛堵住气管,引发窒息。
手足无措的家人急忙将皓皓送到附近的医院,但为时已晚。
8月10日,经医生确认,皓皓处于脑死亡状态。
图源:暖视频
得知已回天无力,皓皓的父母忍痛决定捐献孩子的全身器官。
图源:苏州日报
皓皓的家人说:“我们家庭承受这样的痛苦已经无法挽回了,我想通过捐献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能使得到帮助的家庭不再承担痛苦。”
经评估,皓皓将至少救助4位器官衰竭濒危患者,他也因此成为了江苏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
图源:暖视频
看到这么有大爱的家庭,局长真是感动又敬佩。
然而,若是家人那时能对皓皓进行急救,这个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由于宝宝气管与食管连接处的环状软骨发育未完善,食物或异物可能会进入气管,引起阻塞造成窒息,这是非常危急的。
如果宝宝被噎后出现不能言语、咳嗽、哭泣、面色和唇色青紫或挣扎的情况,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这个时候家长要冷静下来,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立刻进行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且有效的急救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操作手法。
1岁以下的婴幼儿
1、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前胸,用手托住孩子,让TA脸朝下趴在你膝盖上。
2、用力拍孩子两肩胛骨间5次,如果孩子还没将异物吐出,把孩子翻正躺在你大腿上。
3、仍然是头低脚高的体位,用食指和中指压胸5次,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往下一指宽处,按压深度是1.5-2.5cm。
4、重复上述动作,注意力度应使压迫深度约为小婴儿胸廓的1/3或者1/2,平均每秒一次,重复压迫5次为一组。
如果宝宝失去了意识,不要继续拍背,只做胸部按压,连续30次,再看看嘴巴里有无异物。
1岁以上的婴幼儿
1、站在孩子背后,两臂从TA腋下环绕抱着TA的腹部。
2、一手握拳,一手抱拳,用拇指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
3、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向里向上按压孩子胸部。
4、持续几次挤按,直到孩子吐出异物,气管堵塞解除。
5、注意拳头不要碰到孩子的胸骨末端或者肋骨。
记住:无反应+无呼吸,或者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分钟内的急救成功,对挽救宝宝的生命和避免脑损伤非常关键。
01 喂水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噎着,第一反应就是喂水,但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气管被堵塞,喝水只会引起呛咳,甚至让水吸进气管。
如果孩子是被面包等易吸水的食物噎住,喝水只会加大卡喉物的体积,让堵塞更严重。
02 拍背
拍背也是不少家长的惯性反应动作,但事实证明这手法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
因为在忙乱之中,大家更多地只是乱拍,很容易把异物拍得更深入,反而加重气管堵塞。
03 抠嘴
儿科医生一般都不建议用抠嘴的急救手法。
因为不是专业的情况下,胡乱操作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异物推得更深,加大抢救难度。
当孩子被噎,大家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孩子被噎的部位。
一般来说,异物会进入了气管、食道或胃肠道。
除了学习必要的急救手段外,为了避免孩子进食时被噎,家长也需要提防一些高风险食物。
尽量少让孩子食用以上食物,就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
如果真的要食用,也应该尽量切小,方便孩子吞咽,减少被噎风险。
除此以外,进食时玩耍、走动,或是嘴里含着东西大哭大笑,也都容易把嘴里的食物吸入气管。
意外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间,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