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本来以为人体里取出活虫这种情节,只有电影才敢这么拍。
但近日在云南省临沧市一位5岁男孩小陶身上,就活活取出一条有小拇指长,鲜活顽强不断蠕动的蚂蟥!
小陶一年多以来出现睡觉打鼾、呼吸不畅、反复咽痛等症状,求医之后竟然发现气管出有一只蚂蟥,需要及时做手术取出。
原来小陶有喝生水的习惯,蚂蟥的幼虫随着生水进入小陶体内“扎营”,吸取养分逐渐壮大。
因为人误食蚂蟥后,虫体未必能进入到胃部,它能依附在气管处吸取养分和氧气生存,这也是令小陶气促难忍、呼吸不畅的原因。
医生提醒,喝生水这种习惯很容易有寄生虫找上门,必须要改。
尤其是留意小孩子有无喝生水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既然生水不能喝,那普通水多喝,应该对身体更好吧?
错了!其实“多喝水”这句话真的被误解。
水喝多了非但对身体无益,还随时引起水中毒现象。
无论是宝宝还是大人,喝过量的水都会令身体吃不消。尤其是肾脏发育还没完善的婴幼儿,水得不对分分钟出事!
所以,今天咱来聊聊,宝宝应该怎样正确喝水,粑粑麻麻们要仔细做好功课了。
白开水是肯定能喝的,就不赘述了,而且白开水也是最适合宝宝喝的水。
主要提一下千滚水和市面上销售的婴儿水。
● 千滚水
去年流传着这样一个谣言,说不能喝千滚水,因为里面有致癌物——亚硝酸盐。
为了以防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千滚水,瓜妈提一下,千滚水就是反复煮来煮去的水,其实啊千滚水里的确有亚硝酸盐,可是含量很低的!
可能还有父母不放心,那瓜妈问你,你会把一壶水煮20次吗?
如果你煮20次,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只有0.038mg/L!所以真的完全不用过度担心。
● 婴儿水
现在市面上还有婴儿水,号称无菌、低矿……瓜妈不建议给宝宝买这个,除非你钱多,因为价格真的蛮贵的。
而且婴幼儿饮用水市场还不完善,乱象丛生,最好不要轻易购买。
● 阴阳水
不知道你们理解的阴阳水是哪种?如果水太烫,我往里兑凉白开,那没问题,可以喝。
但是你往里兑自来水,绝对不能给宝宝喝。
● 矿泉水
2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喝矿泉水,矿泉水中的矿物质通常包括钠、钙和各种微量元素,但是每种矿物质的含量并不确定,有可能过量,所以不建议宝宝喝。
● 鲜榨果汁
如果要喝,最好自己在家里榨汁,而且是纯果汁,然后给宝宝喝的时候稀释3~5倍,不能让宝宝摄入太多果糖。
也不能每天都喝,不然宝宝喝惯了甜,都不愿意喝白开水了!
● 饮料
虽然喝一点点不会有害,但是像可乐、雪碧,超市卖的果汁饮料会增加孩子龋齿和肥胖的风险,所以也要尽可能少量饮用。
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肆意饮用乳汁,却不应该添加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水,或是果汁!
母乳中 90% 以上都是水,按规定比例冲的配方奶,里面含的水分也跟母乳差不多,完全可以满足宝宝对水分的需求。
宝宝的年龄越小,就越以液体食物为主,但是液体食物可不仅仅是水,所以宝宝喝水少不等于缺水。
由于孩子的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全,过度喝水,轻者食欲不振减少营养吸收,重则引起“水中毒”!
因此,美国儿科学会(APP)建议: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任何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体,包括水、果汁等。
一般来说,水中毒比较常发生在6个月以下宝宝身上,因为新手妈妈没有经验,不知道该给宝宝喝多少水,就容易造成喝水过量。
要记得,宝宝年龄越小,越要严格控制水量。
既然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喝饮用水,那么6个月以上的宝宝呢?
下面说的每天水分的总需求量,不仅包括白开水,也包括了奶、粥、水果等的水分。
6-12个月
每天水分的总需求量为900毫升。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小,不满一岁,所以水分几乎都来自母乳或配方奶,剩下的部分可能来自辅食,比如粥等。
如果你要给宝宝额外补充饮用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是少量的。
1-3岁
每天水分的总摄入量推荐为1300毫升。
如果宝宝每天喝奶的量大概有500毫升,辅食中大概含水500毫升,那么可以给宝宝喝大约300毫升的饮用水。
然鹅,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即使给出具体水分添加量,也不一定能搞明白要怎么计算,那我们就试试更直接的——辨别孩子缺水了。
夏天到了,炎热的天气自然会让宝宝对水的需求量会相对地增大,特别是小婴儿,高温高热大量出汗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脱水。
因此,高温天气中,除了要让宝宝尽量待在凉爽通风的室内,还应该适当补充液体。
对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母乳就是最好的补液选择。
对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来说,活动量越大,需水量也会越大,所以,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父母要适量地喂水:
● 看口唇:
宝宝口唇发干,总是用舌头舔嘴唇。
● 看大小便:
湿尿布的次数减少(少于6~8次),尿液变黄有较浓异味,大便干燥硬结。
● 看前囟眼窝:
前囟或眼窝和正常相比有点凹陷。
● 看食欲:
水分不足,胃肠道分泌的胃液减少,影响宝宝食欲。
● 看眼泪:
严重缺水时,还有可能让他哭闹的眼泪相对减少,或是没有眼泪。
后两种属于比较严重的缺水情况。
另外,宝宝便秘、皮肤干不一定是缺水,也有可能是纤维素摄入不够,或者淀粉类物质摄入过多。
判断宝宝是否缺水,除了观察他的外部表现,妈妈更应该注意宝宝的自主需求,想喝水时就让他喝,但是不要强迫。
另外,如果宝宝生病了,比如发烧、腹泻,则需要补充额外的水分。
最后局长再啰嗦一句,喝太多水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吃进嘴的东东,还是遵循“适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