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则惊人的消息在各大媒体、自媒体都刷爆了,连新华社公号都站出来发声!
对,就是低俗儿童动画视频事件!
小编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比看到假药新闻还要受到惊吓,毕竟假药不是人人都会吃到,而低俗儿童动画视频则可能每个孩子都会看到,防不胜防!想起平时用手机开着儿歌视频丢给宝宝看,自己去就忙别的事,小编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关于低俗儿童动画视频的消息,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有所了解,简而言之,就是不怀好意的变态动画制作团队,用小朋友所喜爱的经典动画人物形象进行二次加工,加入各种暴力、血腥、恐怖、粗俗、性暗示等毁三观、反人类的元素,重构剧情,制作出一个个和原版动画片的价值理念完全不同,少儿不宜的冒牌小视频。
这种“儿童邪典片”最早是在YouTube上被发现的,《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是这类视频中最常出现的主角,她被开喉取刺、被家暴得满脸玻璃渣子、被开颅、被绑架、被切掉舌头、还被蜘蛛侠偷窥洗澡,等等等等……这些光看着字眼都很惊悚的场景,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孩子如何去吸收消化。
去年 7 月,《纽约时报》特意报道了这一情况,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
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下,YouTube 开始大规模下线这类视频、封禁账号。到去年 11 月,YouTube 宣布删除了超过50个频道、15 万个视频。
谁曾想,这种“儿童邪典片”在外网被慢慢打掉后,却悄悄流入了国内,在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各个正规大视频平台上均有播放,更多经典卡通人物被恶意篡改。
小猪佩奇系列:
《小猪佩奇》不再是一家愉快生活的猪,而是披着“猪皮”的魔鬼。佩奇被面目狰狞的牙医拿着手臂粗的针管扎针,尖叫痛哭。
公主系列:
公主不再是心地善良、和王子过着幸福生活的公主,而是被各种出轨、三角恋、怀孕、流产、分娩、摧残、虐待。
米奇系列:
米奇不再是那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而是过马路被车撞得血流飞溅、被丢进滚筒洗衣机、男女米奇穿着火辣泳衣共浴……
还有很多很多动画人物都遭到了变态篡改,大家可以搜索下孩子平时常看的动画,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低俗儿童动画流传于各大视频平台,收录在儿童、教育、早教、亲子游戏、儿童玩具等无害的类别中,出品方往往被冠以“XX早教”的名头。出于对正规大视频平台和早教机构的信任,多数家长可能把电子产品丢给孩子就去做其他事了,节目选择权不加甄别地完全交给孩子,连孩子看了什么都不知道。因为这种问题动画通常都会配以轻快、可爱的音效,你还以为孩子在看一部人畜无害的益智动画片呢!有些问题动画单看标题就是一个正常的动画,实际不良元素是穿插在动画中的,不完整看过都辨别不出来。伪装手法可谓多种多样。
别以为你把甄别过的动画给孩子看就没事了,强大又万恶的视频平台推荐算法会在孩子看完正常的动画片之后,又接着播放“邪典片”;或是推荐一系列和该部动画片关键词相关的问题动画,孩子一不小心就点开看了。
总之,家长不在身边,又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有可能置孩子于危险境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三观尚未建立,认知能力、辨别能力低,又处于最喜欢模仿的时期,低俗儿童动画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伤害,具体是造成怎样的危害呢?就拿暴力和色情内容来讲。
①有研究表明:观看动画中的暴力情节的确对儿童产生攻击性的思想和行为有效果,这种效果尤其体现在低于7岁的低幼儿童中,因为他们很难区分节目中的真实情景与幻想情景。
甚至,大于7岁的儿童也仍有可能会不加分辨地模仿。
即便孩子不学动画一样戏弄、暴力对待他人,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养成“戏弄他人,让他人感到不安、恐惧、不舒服,是件非常好玩的事”的意识。
②很多证据表明,色情视频会对大脑产生上瘾的效应。观看色情视频,会提前唤醒孩子探究两性性活动细节的意识,使其沉溺于性幻想,容易出现侵犯他人身体界限的行为,模仿成年人的性活动,在不恰当的年纪就偷尝禁果,伤害了自己都不自知。
儿童有害视频事件经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各方重视。截至目前,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新浪微博等国内数家网站进行了紧急声明,纷纷表示将采取措施彻查有害视频。
扫黄打非办也针对“利用经典卡通形象制作传播涉暴力、恐怖、残酷、色情视频”的情况表态:一经查实,必予严惩。
以后再发现此类有害视频,除了向网站举报之外,还可以拨打12390,或通过中国扫黄打非网、“扫黄打非”公众号、客户端像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
其实一开始看到“有害动画”的消息时,小编还担心的一点就是,会不会有些动画大人自己都看不出有问题?例如,由于成人的接受度比较高,对于一些带有轻度性暗示的动画,思想比较开放、前卫的年轻父母会不会觉得问题不大?就算本来感觉有些不妥,一看到是收录在正规视频网站里的,浏览量又有数十万、上百万,就又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视频分级制度是个不错的参考。以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为例,美国会根据影片中涉及到的色情、暴力和粗口等内容进行分类,判定影片是否适合儿童和/或成人观看。
可惜我国的电影和视频分级制度迟迟未出,这也是有害动画视频能随意混入儿童、早教视频的原因之一。
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某个视频要不要给孩子看呢?不妨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估:
态度:看完这段视频后,孩子的态度如何?
行为:这段视频内容如何主张孩子的行为?
性格:从这段视频中,孩子会模仿与学习到何种性格特质?
如果答案都是正向的,那这个视频就可以给孩子看了。
如果视频中含有暴力、虐待、血腥、色情、恐怖、粗俗、价值导向歪曲或使人产生不适感的内容,就要禁止孩子观看了。
这个原则不仅是对有害动画而言,广为人知的正规动画片也可能包含一些误导孩子的剧情。《熊出没》和《喜羊羊》就曾经造成儿童模仿伤害事件。所以,在孩子精神食粮的选择上,家长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啊!
将有害动画阻挡在孩子的世界之外,必须依靠家长老师、网络平台、公安机关等多方共同发力。
①家长首先得赶紧把家里的手机、iPad、电脑中视频网站的观看历史都自查一遍,看孩子过往有没有观看过有害动画。目前被爆出有问题的动画人物有:爱莎公主、佩奇、米奇、米老鼠、天线宝宝、蜘蛛侠、苏菲亚公主、小马宝莉的紫月、芭比、小黄人、爱丽儿公主等。孩子平时喜爱的动画人物最好也搜索一遍,看有没有有害内容。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看过这类有害动画,可以尝试和他们沟通谈心,问孩子对这些动画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或者让他们复述一下动画的内容,以了解他们吸收了哪些东西,家长再加以解释和引导。
同时还要注意孩子日常的行为、性格有无异常,如害怕某些东西、对施虐感到兴奋、对暴力冷眼旁观、容易暴怒、爱问家长关于性的问题等等。这时家长就要及时予以纠正、疏导、科学的性启蒙和足够的安全感。
家长还可以将孩子的情况告知老师,以便老师用专业的教育方法疏导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建立正确的三观,与家长一起把不良动画带给孩子的毒害降到最低。
此次“有害动画”事件给家长敲响警钟:不能再把孩子丢给电子产品,最好陪伴孩子观看动画片,并且最好观看正版的动画片。比如《小猪佩奇》,正版长这样:
二次加工长这样:
陪孩子看动画片时,还要边看边讲解,帮助孩子理解动画的内容。一旦发现不良内容,及时中断观看,并立即举报。
如果无法做到陪看,那家长可以自己先把动画片过一遍,确认无不良内容,再下载下来,在无网络的环境下播放给孩子看。
还可以通过选择幼儿版本的APP、为孩子选择一些付费产品的方式来过滤不良信息。
②网络平台应设置相关关键词限制上传有害儿童视频,同时加大审核力度,一旦发现有害儿童视频及发布有害动画的账号,立马下架!删除!永久封号!
③希望公关机关加强扫黄打非力度,就此次有害动画事件进行深入的清查,让有害动画无缝可钻。从源头上揪出危害儿童的背后黑手,真正做到严厉惩处。
这次的“低俗儿童动画”事件可以说是引起全国恐慌了。我们不想在未来的一二十年,等到更多社会恶性事件发生时,再来反省当初的有害动画在他们的童年种下的恶果。所以,是时候对低俗儿童动画亮剑了!